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正文

赣州市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控制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2-12-30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控制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获批,以赣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及固体资源的清洁利用为研究主体,服务“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方案,围绕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矿山开采沉陷与控制、矿区生态监测与感知和固体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的研 究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有:

(1)矿山地质灾害数值仿真。重点揭示矿山地质灾害孕育、发生和发展乃至突变成灾的动力学演化机制,深入分析研究深部开采、残矿回收等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矿山深部开采优化方案和残矿回收的可行性技术方案,计算研究矿山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效果,分析矿山地质灾害演化规律的影响因素,提出矿山地质灾害关键控制技术理论体系。

(2)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监测。通过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形成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特征、遥感解译的识别,并进一步研究地质灾害 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平面形态、内部结构及行为特征,构建多技术结合的空天地 一体的地质灾害识别技术和生态环境破坏监测评价体系。

(3)固体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以矿山二次资源、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和农业废物等固体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固体废弃物中有价成分的回收展开研究,并对无法回收有价成分的固体废弃物开展微晶玻璃、碳化硅、耐火材 料、尾砂制砖、矿渣水泥、矿渣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最大限度地促进赣南地区尾矿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向零排放方向发展,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无。

(4)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针对赣南地区产生污染的生态环境体系,开展新型复合材料(生物炭、纳米材料和无机材料等)对土壤基层改良方面的研究,使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适合植被生长,缩短植被演替过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新材料的生态环境修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