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讲座
科技处:杨子鹏
10月29日下午,我校组织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赣南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李玉教授/博导作报告,全校各院系近50名青年教师参会,科技处胡海祥副处长主持讲座。
李玉教授围绕"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点滴谈"主题,从科学研究到基金申请、从基金申请看科学研究以及评审人视角三个维度,为教师们系统解读了基金申请的关键要素。他强调,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是基金申请成功的根本保障,"基金是做出来的,而非写出来的"。申请人应在已有科研积累的基础上,着力凝练科学问题,形成明确且可持续的研究方向。李教授特别指出,科研方向要保持连续性,但也要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及时扩展,关注新领域、新方法、新问题,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在具体申报策略方面,李教授从评审专家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基金申请书各部分的撰写要点。他建议申请人应在10-12月期间准备标书初稿,汇集项目研究的立项依据,厘清当前研究不足,明确项目研究的科学价值。同时,要注重与同行专家、团队成员的充分研讨,在1-2月期间反复修改完善申请书。李教授强调,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基金评议的标准,申请人要在理论依据、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方面展现新颖性和独特性,避免为"创新"而"创新"或夸大式"创新"的倾向。
此外,李教授还结合自身评审经验,详细介绍了基金评审的关键节点和评审专家的思维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战经验。他建议申请人要端正心态,既不急躁也不懈怠,将申请基金视为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战役",切实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李教授的讲解立足实践经验,既阐明了基金申请的核心要义,又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建议。报告内容丰富充实,对即将开展的2025年度国家基金申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讲座是学校近期持续推进的国家基金申报工作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基金申报能力,激发申报积极性,为学校基础研究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简介:
李玉,理学博士、赣南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东南大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瑞尔森大学(加拿大,硕士)、滑铁卢大学(加拿大,博士)。主要从事遥感数据解译理论、生物感知启发的遥感视觉、人工智能-遥感交叉学科研究、遥感大数据软-硬件协同解译技术、遥感在环境、农业、林业、城市、资源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港澳专项)会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面上青年基金项目函评专家、辽宁省科技厅“带土移植”工程项目外籍专家、“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特约讲师、《无线电工程》期刊编委。曾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各类省部级基金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0余篇、EI检索论文150余篇,学术专著2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